当前位置:首页 > 澳门开奖结果2023开奖记录 > 正文

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的最大变化是经济与治安

摘要: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一声呐喊回荡在澳门上空:“母亲,我回来了!”澳门,这个阔别祖国400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

1999年12月20日午夜,澳门上空响起一声呼喊:“妈妈,我回来了!”

澳门,这个阔别祖国400多年的漂泊者,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21年12月20日,也就是今天,是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 值此重要时刻,澳门各界人士再次回顾澳门22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共同探讨澳门将迎来的新发展机遇。

同时,一组老照片将带领大家穿越22年的记忆,重温澳门回归祖国的盛况,回望那令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的时刻。

协调人:本报记者 李浩万 王帆

采写:本报记者 王凡仲夏

肖浩芳 陈艳楠

见习记者 陈秀岑 陈子仪

图片:除签名外,其他均由受访者提供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晓莉:

回归后澳门治安和经济显着改善

说起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最大的变化,吴晓莉感慨万千。 “澳门回归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经济和治安。回归前,澳门的社会保障很差,但回归后,澳门的治安逐渐好转,澳门居民不再必须担心外出,”她说。

“当时,很多澳门居民自发到门口迎接解放军,当看到解放军进驻澳门时,大家都很高兴、很兴奋,心情也很踏实。” 说起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吴小丽依然记忆犹新。

在经济发展方面,吴晓莉认为,澳门回归前,居民收入低、失业率高。 回归后,澳门经济大幅改善,居民生活稳定,社会和谐发展。 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

“回归祖国后,澳门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吴晓莉表示,澳门民众从与内地居民的交流互动中,深深感受到国家对澳门的支持和同胞对澳门的友好。

“澳门的经济比较单一,未来我们希望借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并通过“澳门新街区”等项目促进澳门居民更好地融入走进横琴和大湾区的开发发展。生活。” 吴小莉说道。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主席李从正:

国家始终是澳门的坚强后盾

澳门回归祖国后,无论是出国旅游还是出差,澳门居民均使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 这是澳门总工会主席李从正印象最深、最高兴的变化。

李从正表示,22年来,澳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世界旅游中心。 这与国家出台多项有利于澳门发展、推动澳门经济产业转型的举措密不可分。

“2020年以来,澳门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门居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各项惠民措施持续保持,财政社会保持稳定,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他认为,这有赖于国家作为澳门的坚强后盾,让澳门能够克服疫情困难,成为一座充满安全的城市。

李从正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带来了新空间,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平台。 “未来,我们会将总工会的优质民生服务延伸到合作区,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能享受到与在澳门一样的民生服务体验。”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东西汇(横琴)公司董事长马志达:

这是澳门人民越来越幸福的22年

“可以说,澳门回归祖国的22年,是澳门人民变得越来越幸福的22年。” 马志达说道。

马志达从小跟随祖父和父亲往返于内地和澳门之间。 澳门回归祖国,恰逢马志塔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创业之际。 如今,他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横琴和南沙。

“这些年来,我感受到国家对澳大利亚民众和企业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出台了很多创新的优惠政策。” 马志达表示,在横琴创业发展的这些年,他深深了解澳门的年轻人。 人们来大湾区内陆城市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除了自己投资创业之外,他还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设立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组织青年交流活动等方式,支持和帮助更多澳门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

马志达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未来充满期待。 他说:“我认为现在是澳门年轻人来横琴发展的最佳时机,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希望更多的澳门人来到横琴,积极参与横琴的发展。”横琴,做出贡献。我相信他们也将是横琴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澳门立法会议员、广东省人民慈善协会代表处首席代表李良旺:

澳门整体发展持续向好

李良旺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稳定和谐,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充分体现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从发展看,澳门整体发展持续向好。在Covid-19疫情期间,在国家和澳门特区政府的领导下,澳门的防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保障了澳门人民的健康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感谢、肯定和认可。 李良旺指出。

同时,李良旺表示,在国家的支持和推动下,随着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设立,未来澳门居民将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居住。 居住、工作、学习和养老的人数将继续增加。

此外,他补充说,澳门将“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定位。 合作区要积极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让内地企业走出大湾区,助力国家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澳门首位武术世界冠军、澳门爱国教育会会长李飞:

强烈感受到“国家好,澳门好!”

作为澳门年轻人的杰出代表,李菲的身份经历了多次转变,从“武术少女”到世界冠军; 她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辉煌岁月,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侧面反映了澳门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下的繁荣与活力,展现了澳门的成长与发展。新一代澳门孩子的风范。

李飞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来,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20多年来。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 澳门最大的变化是社会各界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 澳门人民强烈感受到“国家好,澳门好!”这句最朴素、最真挚的道理。

担任澳门爱国教育会会长以来,李飞对祖国大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久前,澳门爱国教育会与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中心联合打造的产业孵化基地落地横琴。

“我们将充分发挥澳门作为国际贸易自由港的优势,抓住粤澳合作横琴发展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推动澳门初创企业和创新团队在广东横琴孵化——澳门深度合作区,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新动力。”李飞说。

新耀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于成斌:

“一国两制”在澳门已成为鲜明的现实

一张1999年的老照片,勾起了于成斌的万千思绪。 “1999年,由于澳门科研环境较差,我不得不在葡萄牙科学院从事集成电路研究工作,当时我最深的愿望就是回到澳门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于成斌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旋律,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已经22周年了。 “当初的贫瘠科研环境,如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西部面向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高地。” 于成斌说道。

在于成斌看来,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澳门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产业研发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充分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非常兴奋,感受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优越感和深深的使命感。” 于成斌坦言,未来将不负众望,积极与秦奥合作,打造面向未来的芯片IP产品,为集成电路产业做出贡献。 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赋能、贡献力量。

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郭敬文:

见证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对教育的大量投入

“你知道MACAU不是我的真姓吗?我离开你太久了,妈妈!但他们带走的是我的身体,而你却保留着我内心的灵魂……”1999年,澳门回归时为祖国,澳门中学生裴正荣云林领唱《七子之歌》,充分表达了澳门人民期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情怀和美好憧憬。祖国。

作为在澳门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的教育家,郭敬文亲眼目睹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

2019年,澳门培正中学凭借“新时代基础教育创新理念落脚点——澳门培正中学STEAM融入常规课程的实践与推广”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校”一等奖。 郭敬文兴奋地说,近年来,培正学校的学生几乎100%考入高等教育。 内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均有澳门学生,近10%的毕业生可以参加考试。 进入世界大学前100名。

“培正中学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与澳门特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密不可分。” 郭敬文对此深受感动。

郭敬文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澳门培正中学与内地学校的交流日益广泛,已与各省30多所中小学结为姐妹学校、 大陆城市及地区。 “随着合作区的成立,我们期待与合作区学校加强全方位合作,特别是共同开展学生活动、教师教学交流、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合作,以为澳门和横琴的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青联委员、秦澳青年创业就业协会会长刘志龙:

感谢国家为澳门青年发展搭建平台

刘志龙表示,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座小城市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大都市,从默默无闻的地方发展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大舞台。 在国家支持和“一国两制”政策优势下,澳门经济快速发展。

澳门与内地之间便利的通关政策,吸引了许多澳门年轻人前往内地。 随着与内地交往的频繁,刘志龙对内地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如今,刘志龙也来到横琴创业、生活。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设立,弥补了澳门地域小、市场小、产业单一的短板,也为澳门青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创业就业平台。” 产业向内地输送,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的便捷流通,从而拓展更大的市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刘志龙表示,未来,更多澳门青年将抓住合作区机遇,着力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共建新家园。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副主席、社区服务总监赵兰英: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1999年12月20日上午,14岁的赵兰英加入学校组织的队伍,来到港澳客运码头附近迎接解放军来澳。

“当时的情景和激动我还记忆犹新。当整齐的军车把解放军开到我们队伍前面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严肃起来,以立正的姿势向解放军敬礼。” ”。 赵兰英说,解放军路过后,出现了游行队伍,其中有56名学生穿着56个民族的服装,举着“归来”三个字,“那一刻我很激动。 ”

赵兰英表示,她有幸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发生的变化。 “澳门回归以来,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变化最大,因为回归让澳门与内地的沟通更加便捷,也更容易了解澳门制定的政策变化和目标。祖国大陆,也因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澳门青年企业家黄音:

越来越多的澳门年轻人搭乘着祖国发展的快车

谈及澳门回归后发生的变化,湾谷科技研究有限公司黄寅表示,近年来,内地对澳门青年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走上创业之路。祖国发展的快车。

2016年大学毕业后,黄茵从澳门来到内地工作,多次参加澳门社团和内地政府机构举办的交流活动,逐渐加深了对内地的认识和了解。 当时,黄寅意识到,快速发展的内地已经拥有了很多澳门没有普及的互联网技术。

“参加‘澳门人才上海实习计划’期间,我感受到内地有很多技术可以带回澳门发展。” 2019年,黄茵在横琴成立了公司,她对横琴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期待谱写秦澳合作新篇章,助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让更多澳门制造的产品进入内地,同时也将更多内地产品带到葡语国家途经澳门。” 黄寅说道。

中国银行力图坊(横琴)合资律师事务所见习律师张思源:

跨境办公变得越来越便捷

来自澳门的“90后”律师张思源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2年来,他深深感受到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今非昔比。

张思源目前居住在澳门,在横琴工作,每天往返于两地之间。 近年来,珠海、澳门的通关模式不断优化。 横琴口岸实行“协同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新模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让跨境办公成为现实。

作为在横琴工作的澳门居民,张思源还办理了珠海社保卡,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社保待遇。 “在便捷的通关模式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下,未来像我这样跨境办公的例子将会越来越多。” 张思远说道。

在横琴执业不仅需要精通内地法律,还需要熟悉澳门法律。 顺利通过内地法律考试的张思源表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连接两地法律的桥梁,提供跨境法律服务,为粤港澳融合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澳门。”

澳门省政协委员、澳门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唐岳松:

爱国爱澳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唐岳松表示,澳门回归祖国后,在国家支持下,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作为澳门省级政协委员,唐月松经常往返于内地各省市交流学习,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发展速度深感震撼。 作为澳门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唐岳松一直在努力鼓励更多澳门年轻人到横琴来,了解内地发展现状,跟上新时代步伐。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个人理想。

唐月松说:“未来,希望利用好两地资源,推动更多文体赛事在合作区举办,培养更多文体产业青年人才。”

澳门大学王春明副教授:

澳门发挥国际交流平台重要作用

王春明在澳门工作近10年。 他感慨地说,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还是在澳门工作的国际友人,都对内地的发展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认为,这得益于澳门与内地交流的不断深化。 “不仅越来越多的澳门朋友前往内地留学、旅游、经商,一些外国朋友也熟练地利用‘朋友圈’展示自己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宣传自己国家的文化。产品。”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设立将为澳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王春明相信,对于他所从事的中医药科技产业来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澳门文创村(协会)村长李汉昌:

发表评论